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此处“无人”胜“有人”?——人工智能加速影响你我生活

2017-11-19 15:03:59 张辛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题:此处“无人”胜“有人”?——人工智能加速影响你我生活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人工智能从一个“高冷”概念快速“坠落”凡间:从语音识别、智能购物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涉足越来越多领域,走进百姓生活。

我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其视为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人工智能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未来是否真的此处“无人”胜“有人”?

人工智能应用“露头角”

在近日召开的2017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了全球首款人车AI交互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车载系统,可实现人车对话、疲劳监测、AR导航等功能,让出行更加简单安全。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表示,百度已与一汽、金龙等多个车企合作,推进相关技术落地。

此外,人工智能应用向更多领域扩展。比如零售,就通过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对传统超市、商铺进行“改造”。不久前,无人超市在杭州、上海等地开启。消费者可自行选购一键支付,店铺也可智能调整进货品种和摆放位置,更加精准服务消费者,对接制造商。

制造业也不例外。依托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图像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诞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工业流程也在进行变革,柔性生产和精准供给正在实现。

“人工智能就像‘新时代的电力’,带来的改变堪比工业革命。”李彦宏认为,目前已到产业爆发的临界点。

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认为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国有望实现“领跑”

人工智能的概念并非我国提出,但提早的技术储备和完善的数据、网络环境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基础。快速的转化融合能力和应用创新力也使我国在研究、发展和应用方面处在世界前列。

罗文认为,我国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多个领域世界领先,有望抓住新技术革命契机,实现“领跑”。

来自应用端的需求也在促使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向成熟迈进。比如图像识别应用,就建立在用户对图像搜索需求基础上。

李彦宏说,百度在四年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以图搜图”,也是从图像识别开始。

出境游兴起加速智能翻译落地,巨大出行需求推动无人驾驶发展,人脸识别满足更多安防要求……庞大的市场空间和生产生活需求倒逼应用加速落地。统计显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我国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进入国际第一方阵。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需在“奔跑”中“补课”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但也要在“奔跑”中“补课”,让产业走得更稳更远。

罗文认为,尽管在一些领域抢占先机,但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方面仍有差距,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

专家认为,一方面要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坚,增加人工智能创新的源头供给。另一方面,要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和热点难点,加快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布局产业链高端,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

前沿技术发展有时会涉及政策规范与科学伦理等问题,人工智能也不例外。比如,若无人驾驶出现事故,系统会做出保护行人还是保护司机的决策;机器人更加个性化,是否能够做好安全监管等,都需要在道德伦理层次设置框架,并奠定法律基础。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罗文表示,工信部将加强人工智能标准框架体系研究,逐步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基础共性、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推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