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以“双一流”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2017-09-22 15:29:01 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名单的公布,标志着“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有力支撑。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部署实施“双一流”建设。“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明确了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一流为目标,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双一流”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推动“双一流”建设,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总体要求,重点做好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个方面工作。要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要深化产教融合,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推动“双一流”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要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要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资源募集机制,尽早实现关键环节突破;要坚持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模式,积极构建社会对高校工作的参与机制;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此次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广东共有5所高校18个学科入选。全省高校都应该把建设“双一流”作为新标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办学特色,突出学科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双一流”建设路径,不断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